行业动态

查看分类

古建筑中的屋顶是如何防水的?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

作者: 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 来源:本站 时间:2021/7/7 18:20:32 次数:

人类因水而有了生命,水有灌溉渔舟之利,也有阻隔交通、产生洪涝之害,人类依赖水却又提防着水,水过溢则需治水和排水。建筑枕水而筑、临水而造,才有了不同的形态。建筑得水而添灵性,也因水而生病害。明水、水气是建筑腐蚀、倾塌的主要根源。在中国古建筑中,防水问题需要尤为重视。只有解决好防水问题,才能保护古建筑在日后的风吹雨打中免受灾害。那么古建筑中是如何防水的呢?

中国古建筑中,一般是用瓦来防水。瓦是用泥土做坯子然后焙烧,烧成浇水之后变为灰色。


瓦是从西周时期开始出现的,到现在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。屋瓦有众多品类。就用材而言,当以陶瓦为最,其次还有琉璃瓦、石板瓦、木瓦、铁瓦、铜瓦、银瓦、竹瓦等等。若以瓦的铺盖部位和用途而分,则有板瓦、筒瓦、瓦当和各式脊瓦等多种类型。若论类别,据北宋《营造法式》所列多达百余种。不同种类的瓦,构成各具风姿的屋顶形象。在陕西周原地区出土的瓦有筒瓦,有板瓦,瓦上还带有瓦钉,是拴绳用的,以固定瓦。

从那时就流传下来各种式样的瓦。瓦在开始的时候比较大,到后来瓦块逐渐缩小,也就是由大块变为小块。到后期,瓦中又发现筒瓦、长筒瓦、小瓦,一直到明清时代的小青瓦,即青灰色小瓦,也就是现在还能看到的一些老房屋上用的。


小青瓦长20厘米,宽15厘米,厚度有1厘米,从南方到北方所用的瓦都是这样。中国的小青瓦是古代建筑上的重要材料,除了个别的地区由于习惯与经济实力不行而用草屋顶之外,从城市到乡村的房屋多采用它。南方用小青瓦时,屋顶用扁的木条做檩子,将瓦搭在檩条空当处,然后再用小青瓦一仰一合地铺盖,这种房屋不需防寒,不用灰泥,所以屋顶瓦面不能上人,否则将瓦踩坏,瓦块会落下。北方瓦屋面是将小青瓦铺在泥的背上,也用一仰一合的做法。

合瓦在北方单独烧制圆筒形,直径较短,将它扣在仰瓦的接缝处以防雨水,再用灰泥抹缝隙,十分紧固。东北地区不能用筒瓦,因为冬日寒冷雪大,易于冻冰,灰泥易于酥化,对建筑的影响极大,所以那些地方都用小青瓦面,全部用仰瓦的方式,这样,在屋顶瓦面上不会出现冻冰现象,使房屋保持长久。这也反映了瓦面做法是与当地气候相结合的。在皇宫、庙宇、寺院等的房屋多采用琉璃瓦,琉璃瓦有明丽的光泽与色彩。

瓦族中的另一个“骄子”是瓦当。瓦当是中国古代建筑屋檐顶端的盖头瓦,俗称筒瓦头,主要起庇护屋檐,美化房屋的作用,具有实用、装饰的双重功能。瓦当的品类很多,就材质讲,唱主角的是泥质灰陶瓦当,其次还有琉璃瓦当,砖、石瓦当,个别还有金属瓦当;以形制而言,圆形和半圆形是它的基本造型,此外还有大半圆形和弯月形瓦当;按瓦当的纹饰而分,则有图案瓦当、图像瓦当和文字瓦当,其中以文字瓦当的审美价值最高。

中国古代建筑房屋的屋顶都做得很厚,既防寒又防热,最主要的是防雨。

“秦砖汉瓦”这个词,听起来虽然与建筑有关,但它其实本源于金石学。根据考古发现,西周时已有瓦,东周时已有砖,所谓“秦砖汉瓦”绝不是说秦始有砖而汉始有瓦。从金石学来看,“秦砖汉瓦”指的是秦代的画像砖和汉代的瓦。砖瓦的出现虽早于秦汉,但秦汉两代的砖瓦,因其上多刻有文字和图案而具有相当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,也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。

古代建筑防水,一方面眼光长远,考虑到百年基业,一方面注意利用自然环境,因势利导。就算没有很好的防水材料,也能依赖于灰土,采用巧妙的设计和精细的施工来达到良好的防水效果,那些精湛的工艺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和借鉴。